近来,我国北方城市纷纷迎来了降雪天,清冰雪工作陆续开展。使用融雪剂能加快清雪速度,但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减轻融雪剂对环境的破坏,几乎成为**冬季降雪城市面临的一道共同课题。如何才能实现环保与出行“双赢”?融雪剂一般有两大类:一类是以醋酸钾为主要成分的有机融雪剂,腐蚀损害较小,但价格高,一般用于机场等场所;另一类则是以“氯盐”为主要成分的无机融雪剂,如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和氯化钾等,通称作“化冰盐”,其价格便宜,仅相当于有机类融雪剂的10%,但腐蚀损害较大。
使用融雪剂能够及时、快速地清除冰雪,价格便宜、资源充足(特别是氯盐类)、便于使用等。美国有研究统计表明,融雪剂可减少事故发生率达88.3%,加上经济、资源因素的综合考虑,与其他融化冰雪方法相比,融雪剂被认为是经济、有效、快捷的方法。
然而,融雪剂尤其是无机盐的融雪剂的弱点也非常明显。
对绿色植物的影响
融雪剂中的盐分过多对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蛋白质代谢影响很大,不利于其生长。
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路面上散布的融雪剂,被雨水冲刷与路面排水一起渗入地下也会对饮用水造成影响。美国交通研究协会的研究表明,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美国东北部大量使用氯化钠融雪剂的地区都发生过有关饮用水中盐分增加的事例。高盐度的饮水口感变差对人体健康有害,如诱发高血压等疾病。
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融雪剂中的盐类物质附着在粉尘颗粒中,被人们吸入到呼吸道中,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同时融雪剂中的氯元素也会破坏大气中臭氧层。
对路面的影响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研究人员刘斌曾表示,凡被氯盐污染的区域,都会发生腐蚀破坏。
据了解,美国由氯盐融雪剂腐蚀破坏环境的成本可占GNP的4%(相当于美国的国防开支);氯盐融雪剂是对混凝土和钢筋腐蚀的因素之一,美国每年用于修复道路桥梁的费用大于2000亿美元,是初建费的4倍;北欧的丹麦,在哥本哈根地区调查了102座桥,其中50%有严重的钢筋腐蚀,主因是使用氯盐融雪剂。
由于无机盐融雪剂的破坏性显而易见,我国很早就开始重视融雪剂的环保问题。
2002年,北京市出台了我国融雪剂地方标准,对融雪剂的腐蚀性和污染性进行了规范。北京市还出台了专门的《融雪剂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融雪剂经营单位在京销售的融雪剂产品****符合北京市的融雪剂地方标准。
2009年,出台了**层面的标准——《道路除冰融雪剂》(GB/T23851-2009),规定了道路除冰融雪剂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标准突出了对融雪剂的腐蚀和污染技术指标及其控制措施的要求。
如何合理使用融雪剂?
来看看一些地方做法和国际经验。
地方经验
北京——严控融雪剂使用量
北京市出台的《融雪剂使用管理办法》规定,扫雪铲冰作业应采用以机械除雪为主、融雪剂融雪为辅,禁止过量使用融雪剂,依照在降雪量不超过10毫米/次时,施撒量不得大于10克/平方米;还规定施撒的融雪剂应距车行道外侧道牙1.5米以上,撒有融雪剂的积雪不能堆在树坑、绿地中。
哈尔滨——禁用融雪剂
为限度减少融雪剂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冰城哈尔滨曾对全市2453条街路重新细化分工,规定今冬在常规清雪情况下,禁止使用融雪剂。除非遇到路面结冰等极特殊情况才会限量使用
天津——精细除雪注重环保护绿
2015年,天津市除雪工作将增加物理清雪及非氯融雪面积,更加重视环保护绿。主干道路继续加大使用非氯融雪剂,里巷胡同及所有便道将使用小型机械和人工除雪。路面保护方面,融雪剂将通过科学配比、***喷洒,杜绝喷洒过量造成的路面泛白。植物防护方面,融雪剂喷洒边线要与绿化带间隔一米以上,绿化带两侧污雪需及时清理,防止含有融雪剂的雪水渗入绿地。
国际经验
俄罗斯——使用新型无害融雪剂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已经开始使用新型融雪剂——尿素加上一些硝酸钙和硝酸镁,专门融化人行道、街心花园小道和森林公园道路上的冰雪。此融雪剂是氮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的组合体,虽然价格依然不低,但因为不但融化了冰雪,也给树木等施了肥,一定程度上也节省了成本。
美国——使用余热融化冰雪
在美国,比较豪华的公寓和独立家庭的车道和人行道修建有热力设备,以电力、热水或红外线为供热源,将地面加温融化冰雪。铺设热水管与建筑物的供暖系统相连,使用余热即可,减少所需费用。
英国——汇集融雪后盐水进行处理
为防止融雪后的盐水渗入地下或污染地表水,英国采取了"汇集盐水"的方法,在城市路桥旁,铺设专用管道,收集融雪后的盐水,终引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用。
有效服务热线
4000-903-902